“豬賤傷農,肉貴傷民”,這是一對永遠難以調和的矛盾。如2021年豬價曾跌入6元谷底,導致大量養殖戶嚴重虧損,溫氏、正邦兩大豬企均虧損上百億元。養豬行情變臉比翻書都快,這讓許多養豬人猝不及防。近期豬價快速上漲趨勢明顯,9月22日豬價已大漲至24.07元/公斤。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,上一周全國平均豬價為23.44元/公斤、平均豬肉價格為35.87元/公斤。很多人因此感嘆豬價漲得好快。為了防止豬價過快上漲帶來的重重危機,官方也是緊急出手,接連投放豬肉儲備,但從投放的效果來看并不明顯,既然投放效果不佳,官方為何還要如此“執著”呢,背后是否另有深意?
豬肉儲備月內三連擊 防范價格快過上漲成為首要任務
為增加中秋、國慶等節日市場供應,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于9月8日、9月18日先后投放了兩批中央豬肉儲備,前兩批中央豬肉儲備合計投放5.27萬噸。從投放價格方面看,國家和各地豬肉儲備投放價格均低于市場價。而就在官方投放月內第二批豬肉儲備后的第二天,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就在發布會上表示,將在本周內投放第三批中央豬肉儲備,并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豬肉儲備。根據已投放數量和后期投放計劃,預計9月份國家和各地合計投放豬肉儲備20萬噸左右,單月投放數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,投放價格低于市場價格。
據了解,國家發改委曾多次組織有關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判,各方分析認為,目前能繁母豬、新生仔豬、育肥豬存欄量均連續回升,加之天氣轉涼后育肥豬生長速度加快,以及企業凍肉庫存處于較高水平、絕大部分將在年內供應市場,因此今后一段時間生豬豬肉市場供應有保障,價格難以持續大幅上漲。孟瑋表示,考慮到當前生豬價格已處于較高水平,生豬養殖頭均利潤也明顯高于歷史平均水平,如果價格進一步大幅上漲,可能導致產能過快增加、后期價格大幅下跌,不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,因此,今后幾個月,國家生豬價格調控工作的重點是防范價格過快上漲。
“執著”投放豬肉儲備 或將引導養豬人心態
據悉,本月內前兩批中央豬肉儲備合計投放量為5.27萬噸,但據全國所監測,9月22日全國最低生豬均價為11.87元/斤,最高生豬均價為12.08元/斤,總體生豬均價為11.98元/斤,豬價突破12元/斤已近在咫尺。這樣看官方放儲的效果并不明顯。而且上文也提到了,官方組織各有關方面分析的結論為:“今后一段時間生豬豬肉市場供應有保障,價格難以持續大幅上漲!奔热环艃πЧ幻黠@,后市也缺少大幅上漲的條件,為何還要持續投放豬肉儲備呢?我們都知道豬價本來就變幻莫測,有時候完全不會按照套路出牌,漲跌讓人毫無防備。所以通過一批批豬肉儲備投放來調控豬價、預防過度上漲,恰恰體現了國家在抵御豬周期、保護養豬人所表現出來的前瞻性。
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表示,從供需角度看,投放豬肉儲備不僅可以增加市場供給,改善市場對于豬肉的漲價預期,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過度壓欄惜售等情況,繼而有效緩沖豬價上漲幅度。也就是說,連續的放儲除了讓保障豬價止漲止跌以外,還另有深意,甚至或是連續放儲的最大目的,那就是讓放儲起到引導的作用,從而影響市場的心態,循序漸進的改變豬市長期走勢。官方公開“單月內投放數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”這些關鍵信息也是為了傳遞出風向,讓廣大養豬人調整生產心態,保持合理出欄節奏。此外,屠企作為養殖端和消費的中間環節最容易被忽視,當前豬價處于高位,養殖戶的利潤是回升了,但是屠企卻在虧損,很多中小型屠企處境艱難,屠企是收儲或放儲過程中參與最多的企業,月內連續的放儲可使屠企直接受益,將起到進一步穩定市場的作用。同時,豬肉在肉類消費中占6成以上,直接影響CPI,國家頻頻放儲穩定豬肉價格也是為了穩定CPI。綜合看,放儲一方面穩定了豬價使消費者受益,另一方面也穩定了市場格局。
養豬始終要回歸本質。所以建議養豬人始終把重心放在生產上,不要把重心放到價格能不能進一步上漲,還能漲多高的問題上。我們能夠做的是把自己的豬養好養活,這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
|